1.jpg


3月27日,第四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序幕。受组委会邀请,栖城设计合伙人管轶群、G-Lab研究中心总监许伟在会场分享最新的“养老设计趋势报告”,来自全国各地近300位同行及康养从业者莅临倾听。

 

此次演讲是栖城设计在养老设计行业近10年研究成果的第一次系统性公开分享。参与人员从最初设定的150人暴增至近300人,其中,30%左右为设计界同行。

 

2.jpg


中国养老设计行业从过去10年注重学习模仿的“少儿期”,逐步走向了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青春期”。在未来十年里,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消费理念,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和品质要求,甚至技术和商业环境都将经历“有趣”的变化,养老设计行业也因此呈现不同以往的发展趋势。

 

栖城G-LAB从行业全局出发,以使用者视角为原点,结合广泛的项目实践案例,提出养老设计行业以下八个维度的趋势。

 


▼ 以下为主要发布内容 ▼


 

No.1

 

交圈法——项目全要素的交圈方法论


3.jpg

4.jpg


从养老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的需求不融合,专业不交圈,运营缺乏穿透全局的整合能力的现象谈起,提出要改变传统的项目策划观,实现养老项目所需全要素的成长环境。包括:

 

1、形成政府、企业、客户、运营商多方共赢的整体需求分析;

2、先找赛道,对标原型进行竞争策略设计;

3、从居住、旅游、商业等多视角去认知养老项目土地价值 ;

4、从市场的价格上限出发进行成本适配;

5、采用策划、设计双线并行,在8个维度,28个交圈点实现产品迭代。

 

 

No.2

 

弱边界——新陈代谢的空间进化论

 

5.jpg


养老社区中的“边界”问题本质上是关于开放性的讨论——如何打破“强边界”的屏障,构建以“弱边界”为特点的开放性社区。


规划层面的“渐强边界”提升社区与城市的融合度;“细胞组织”的方法重新梳理功能与空间的关系;“透明”、“暧昧”、“流动”的空间处理手法创造更多的社交可能性;“综合大堂”的理念让服务从后台走向前台,单一服务走向综合服务;“弹性使用”和“通用空间”的方式应对经营的不确定性。

 

 

No.3

 

强连接——极致便利的生活想象


6.jpg

 

“连接性”的核心关注是社区的“融合性”;

“强连接”的养老社区通过积极、有趣、互动、便捷的流线组织融合服务和生活两方面;

“精细化”的流线组织通过“穷举”和“归纳”的方式梳理各类人群各种活动可能;

“立体化”流线组织关注电梯效率与使用者视角;

“全域化”流线组织通过“穿越式”或者“独立式”的方式应对大型项目的分散式配套布局;

“大底盘”流线组织在为老人提供高度生活便利的同时关注流线的多样性选择;

“体验感”的流线平衡空间趣味性和行走便捷性;

“回游式”流线结合了服务效率与空间体验,也为经营灵活性创造了可能。

 

 

No.4

 

INS风——成本可控的大众混合审美

 

7.jpg


当中低成本的压力遇上老人对“年轻化”的独特认知,“INS”风似乎能在之间找到其发展的空间。

 

“粉、白、灰”的色彩组合创造干净统一的空间氛围;“微观小品”、“绿色植物”、“个性网架”等轻装修重装饰的手法在呈现即时效果的基础上有效控制了一次性投入,为经营灵活性留出空间,也为老人个性化空间创造了可能。

 

 

No.5

 

高级感——“高端”人群的品质共鸣

 

8.jpg


如何在价格上限和品质底线里实现项目“高级感”?


从“高级感”走向“高级“”是中国消费升级的必经阶段。老年人对于高级感的场所记忆是讨论的出发点,海派风情的洋气,皇家宫殿的贵气,私家园林的文气都是历史场所留下的“高级感”记忆;高端酒店的大气,私人会所的低调则是现实场景的“高级感”印象。

 

 

No.6

 

微聚落——传统社会性的现代再造

 

9.jpg


中国养老社区空间聚落历经从“安全的院”到 “私密的家”到 “自然的园”的发展过程,正在向“村落化”和“微聚落”转变,而社会性成为日益重要的关注点。从传统村落中寻找社会性再造的可能性,营造多元的社群文化聚落。


基于“聚落化”的生活场景化想象构筑“聚落化”的空间思考逻辑;“自然聚落”关注社区与自然的有机边界和丰富的空间层级;立体聚落尝试通过公共空间“竖向叠加”的方式打破楼层局限;“从局部到整体”的设计技巧探索聚落的自然生长状态。

 

 

No.7

 

非正式——寻找社交空间的舒适区

 

10.jpg


“非正式”空间相较于“正式”空间是那些“闲晃友好”的自发性社交场所。对于非正式空间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真正激发老人的社会性需求。


“安静角落”创造稳定而私密的非正式交流空间; 

“街头巷尾”利用放大的交通空间提供让人随时驻足的交谈场所; 

“河埠捣衣”讨论了目的性活动场所的非正式交流可能; 

“吧台酒保”研究服务台周边的交流形态; 

“电影院外”“街角咖啡”关注正式空间与非正式空间的紧邻或渗透关系; 

“家门口”“阳台上”是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非正式交流界面; 

“广东早茶”“东北澡堂”则强调了非正式交流的地域差异。

 

 

No.8

 

极小家——独立生活的私人边界

 

11.jpg


问题的核心是寻找资源局限性和使用者多维需求的最佳平衡点。通过思考日常生活中基本功能空间精简的极限,寻找老人独立生活和辅助生存的设计边界。

“精细化”设计关注功能空间的复合性;

 


12.jpg

 关于未来更远的思考

 


▲ 以上为报告内容 ▲

 


发布会现场



24.jpg

▲ 管轶群
栖城设计合伙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养老服务设施专业委员会委员


 25.jpg

▲ 许伟
G-Lab研究中心总监


报告分享会后各位嘉宾还进行了热烈的自由讨论。未来栖城设计也将会举办更多养老设计行业的沙龙、分享活动,与同行共话养老地产的建设理性发展和探求最佳模式方案。

以上8个趋势要素详解会在 GN栖城 公众号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