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栖城设计在大健康领域成绩卓越,于全国完成170+个康养及医疗项目,涵盖“西安养元康复医院、上海新发展康复医院、中国再生医学中心、盖亚心血管病医院、泰康之家沈园康复医院、黑龙江绥化宝山康复医院”等多个医疗项目。



640.jpg
西安国际医学康复医院 © 栖城设计

2020年,栖城成立医疗事业部,以专业版块形式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服务,涵盖设计前期咨询、项目设计和专项设计3大内容。

近日,栖城内部第八期分享会上,医疗部门设计总监徐亚庆的主题演讲“医人之院”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徐亚庆以自身十多年的医疗设计经验出发,结合对使用者需求的观察,详解了易混淆医疗项目的概念和康复医院的设计要点。以下为演讲中关于医养项目初级知识思考点的精选内容:


/01
床位数是医养建筑分类的输入性条件

因服务人群和医疗能力不同,医养项目中经常遇到的五个容易混淆的医疗类型,它们分别是: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社区医院、护理院和康复医院。

640(1).jpg
常用康养医疗建筑类型表 © 栖城设计

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最大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床位数量的不同,当设计者拿到一个明确床位数任务的时候(一般医院规划指标都是以床位数作为依据),可以在上表中选择相应机构类型,但同时它们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比如康复医疗中心可以不设置床位数,而社区医院必须额外增加预防保健科、预防接种门诊、妇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室、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室等公共卫生科室;护理院的目的是提供长期照顾,但康复医院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通过康复治疗让病人可以回归社会和家庭。


/02
相较于门诊,康复区与住院部的关系更加紧密

康复医院和普通医院的模式很不一样,来康复医院的人大都需要住院,同时要经常进行康复治疗,有的甚至每天要去康复区好几次。

640(2).jpg
康复区室内实景 © 栖城设计

打比方来讲:康复医院的患者去康复区就和我们平时去健身房一样,有可能上午去做个有氧操(理疗),下午练个肌肉(运动治疗),晚饭后再去游泳(水疗),所以住院部或康复区的流线设计,方便患者日常行为才是王道。

当然国内规模最大的几家康复医院也有把康复分为门诊康复和住院康复两个区域的情况,住院和门诊病人相互不影响,这自然是极好的,但它也是基于“医院规模大可以进行分区设计”这一条件。

640(3).jpg
康复医院分项功能组合分析 © 栖城设计


/03
迭代优化形成的“医生廊”

医院的门诊走廊,对于求医者来说是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所。近年来因医护纠纷,专为医护人员设计的“医生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高档公立医院里。这条隐蔽的走廊,为医生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更高的便利性,也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院感事件的发生——在关键时刻,甚至可以拯救白衣天使的性命。

医院里有着许多类似“医生廊”的人性化设计,也有着许多糅合实际情况迭代优化形成的空间。因此,如医生一样,设计师必须通过深度沟通、经验积累,甚至“手术、术后回访”,精益求精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做出真正高效、好用的医院建筑。

640(4).jpg
门诊走廊 © 栖城设计


/04
急救路线设计需考虑推床便捷度

曾经有建设单位觉得急救间用的少,放在走廊的尽头找个角落就行,其实不然。但凡进行过抢救的医护人员,特别能理解急救时的紧迫性。当你推着一张1.9米的床,床上还躺了个人,有时人上还坐着个不停做心肺复苏的医生……这并不轻松。

所以设计者应当非常重视医院流线和医疗效率,特别是和生命息息相关的急救。一定要尽可能靠近医梯,同时减少途中的转弯并就近设置120车辆接驳区。

640(5).gif
急救场景(图源纪录片《人间世》)


/05
建议医院电梯数量满足舒适度评价标准一般及以上

电梯是人们频繁会使用到的垂直交通工具,它便利、高效,但占面积、造价高。所以在做商业建筑时,开发商大都会选择通过节约电梯数量来控制成本,这样最多导致高峰时排个队,倒也不影响使用。

但在医院建筑里,电梯所承载的不只是“运输”人和物,还承担着“抢救”的功能——病人急需抢救时,电梯能迅速将其送到急救室或者手术间,为医生救治争取时间。

我们在医院建筑的设计中,遇到过的很多情况。比如电梯数量不够、缺乏管控、急需的时候不能用或者好不容易推进去还层层开门、关门……有的病人或许会因此错过时机、丧失生命。

所以,我们建议医院建筑的电梯数量一定要合理。哪里都能省,但这条生命纽带绝不能省。如果实在条件有限,一定要上梯控。

640(6).jpg
电梯数量设计合理性分析 © 栖城设计

* 舒适度评价指标表来源于《建筑设计资料集第6分册 体育·医疗·福利(第三版)


/06
医护人员也应享有“采光权

在任何建筑空间的设计中,光照资源都是需要合理配给的专项。医院里的自然采光资源除了分配给必须有阳光的病房、能提升品质的大堂、等候区、餐厅等空间外,在院内停留最久的医护人员同样需要。

在和医生打交道的十多年中,我们发现很多医护人员会忙到没时间吃饭,有的连续操作十几台手术做到手抽筋,有的甚至长期患有颈椎病、腰肌劳损和静脉曲张……经常需要在医院连续工作一两天的医护人员,除了坐门诊、巡房、手术外,大多数时间会在办公室开会、写病案或在值班室小憩。一扇小小的窗户,能让他们在忙碌之余放松远眺,很好地舒缓日常紧绷的情绪和疲惫的身体,也让他们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去。对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考虑,也能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降低失误率。

640(7).jpg
中国再生医学中心 © 栖城设计


/07
单人病房的卫生间可以没有隔墙

康复医院的特点是坐轮椅的人特别多,而且国内大多数康复医院病房以单人间为主,这就给“一览无遗”创造了合理性。

对于一个坐轮椅的人来说,如厕路线非常艰难:从床上折腾到轮椅上,转圈、转圈、再转圈,开卫生间的门,进去后,转圈、转圈、再转圈,从轮椅折腾到坐便器上,排空后重复以上操作……

但如果单人间没有卫生间隔墙,去如厕的套路就变成:下床,平移一步,脱裤,坐上坐便器。全过程无需轮椅,如厕也会变得轻松。在国内,领先的江苏钟山康复医院已经实现了这点。


/08 
病房开门方向建议朝向病床

对于病房门应该开向病房还是走廊,至今没有明确定论。从“医人”的行为出发,我们认为应该开向病房。

可以想象这一画面:当病人需要抢救并通知护士站时,医护一般是手拿资料前往的,如果门开向病房,医护走到病房门口,一只手往前一推,门就开了,随即进入病房查看情况。如果门开向走廊,医护需要拉门同时后退两步,这才能进屋,没有前者便利。


/09
设计时,医疗仪器图块不能轻易镜像

为什么说医院设计的门槛高?是因为我们不但要熟悉建筑规范、了解医疗流程,还要知道院感原则和不同器械的使用原则。

举例来说:有医院设计小白,将B超房间的设置与公寓设计同质化,通过MI镜像快速排出房间、摆上仪器。虽然这样看起来效率很高,但却暴露了设计师的非专业性。所以我们经常提醒,B超室的布置应当遵循右手原则,仪器放置在医生的右手边。

640(8).jpg
医疗器械的设计合理性分析 © 栖城设计

_
“康复医学”相关概念补充:

现代康复医学最早起源于二战,大量伤兵康复治疗的实践和经验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兴起。至80年代,相关理论和方法被正式引入我国,并和中国传统康复手段结合,为残疾者、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等对象提供服务。

但其实,中国古人便开始运用温泉、日光等手段治疗风湿、慢性疼痛等疾病。此外,针灸、推拿、正骨,甚至中国功夫、坐禅等理疗手段,都是自古就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疗手段。

目前很多中国康复医院都会设置传统康复疗法区,主要包括:推拿、针灸、牵引、拔火罐、药浴、熏蒸等手段,以副作用小、见效快等优势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甚至很多国外医院都引进了“中国康复”。

640(9).jpg
泰康 · 沈园康复医院 © 栖城设计

总结

医院一日,人间百态。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医院出生,生病时去医院治疗、延续生命,最后在医院与这个世界告别。

作为医院建筑设计师,我们希望做出一个个美观、合理、好用的医院:医护用起来高效安全,病人在里面舒适,家属陪护更便捷。这,也正是医院设计师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作为建筑师的我们,其实也和医生一样。他们可能经常被病魔打败,被家属误解。我们也常“受虐”于各种审美和需求,但我们还是会坚持做那个充满热情的自我,去建造一个个完美的建筑世界。

康复医院设计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会形成系列以文章形式陆续推出。医院设计专业性极强,很多问题都不是规范中会告诉我们的,需要经验的积累和项目的沉淀,也欢迎热爱或者从事医养设计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赞美和吐槽。

图片图片图片


1634181511484046.jpg

徐亚庆

栖城医疗事业部总监

建筑设计硕士

高级工程师

BIM高级建模师



师从王澍教授,拥有十多年大型甲级院医疗版块设计经验,完成全国多个大型医院项目,拥有丰富的医疗建筑全过程设计经验;参编《建筑设计资料集》、《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图集》、《上海市建筑业分志》等行业标准中的医疗部分;项目荣获多项省、部级建筑工程设计类一、二等奖。


 栖城医疗事业部

2020年12月,栖城荣登“di·设计新潮中国民用建筑设计市场排名医疗养老分类业务榜”榜首。

十多年来,栖城在大健康领域成绩卓越,于全国完成170+个康养及医疗项目。2020年,栖城成立栖城医疗事业部,以专业版块形式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服务。

640(13).jpg
栖城医疗事业部负责人徐亚庆和付晓群

“栖城医疗全程服务”板块涵盖设计前期咨询、项目设计、专项设计3大部分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包括医疗工艺设计、设计任务书编制、大型医技设备配置、项目建议书等前期咨询服务,建筑、室内、景观、机电等全过程设计服务,及BIM、物流系统、智慧医疗、净化区域等专项设计顾问服务。

640(14).jpg